十年“犇”跑 完美绽放 -米乐m6平台

十年“犇”跑 完美绽放
礼赞西陵学前教育奋进的十年
发布时间:2021-05-27 10:09 来源:基础教育科 阅读次数:

  孩子们在童趣盎然的活动室里,快乐地唱歌跳舞做游戏;在如诗如画的幼儿园里,肆意地奔跑,尽情地欢笑……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感受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学前教育再次开启了一个通向美好未来的新征程。

  十年来,西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通过积极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资源、提质量、促均衡,多措并举,实现了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切实化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的民生问题。2015年,西陵区成功创建“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区”。十年间,园所数从30所增长至42所,其省、市级示范幼儿园19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45%,是宜昌市县市区中示范幼儿园占比最高的区。幼儿人数从5000人增长至10000余人,教职工数从700人增长至1600人,近一倍数据增长的背后,是政府主体责任的层层落实,是公办民办并举的生动实践。西陵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十年,真正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十年“犇”跑,十年实践,十年砥砺,完美绽放。

  一、全链供给,构建公益普惠发展体系

  1.大力扩充公办园学位。2012年,行业办6所幼儿园下放至我区统一管理,理顺了我区学前教育的管理体系,实现了我区公办园从无到有的突破,新增公办学位近2500个。根据“广覆盖、保基本、高质量”的总要求 ,以“布局更优化、收费更优惠、保教更优质 ”为目标 ,加大政府投入,扩充公办园学位。在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投入1000余万元在城乡结合部高标准兴建了一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315个,于2013年9月开始招生。在小区配套园治理过程中,将移交的2所小区配套园办成公办园,新增公办学位490个。近十年来,区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逐年递增,每年投入200-500万资金用于幼儿园园舍修缮、设施设备采购、教玩具配备等,全区提供的公办学位数占比达到50%。

  2.全力扶持普惠园发展。我区先后出台普惠性幼儿园认定、管理、奖补资金使用办法等制度,规范普惠民办园管理。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活动竞赛、培训等项目上,与公办园实现“四个同步”,引导民办园健康发展。2020年根据国家政策重新修改《西陵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扶持办法》,建立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制度,采取“基础 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即“200 n”模式,在对普惠园进行基本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对投入大、办园水平提高快的普惠性民办园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引导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主动发展,“干好干坏不一样”成为普惠民办园提升办园质量的内动力。十年来,我区的民办园自愿申请普惠性质的达到22所,占园所总数50%。

  3.合力推进配套园整治。我区根据国家、省、市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要求,制定了《西陵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成立由教育、住建、自然资源、发改、财政、街办等部门组成的专项治理工作小组,明确牵头单位及各部门职责分工,定期召集成员单位研究治理政策,采取一周一报告、一月一推进、一季一调度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任务落实。坚持“一园一案”,分类制定治理对策,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问题研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操作指引。按照职责分工以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立项、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移交、登记、举办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建立联审联管、形势研判和应急反应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摸底排查、全面整改、专项督查等任务落到实处。全区10所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完成“交钥匙”工程,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完成率达100%。

  二、硬核支持,夯实教师队伍培育体系

  1.优化教师结构,织密“人才网”。为缓解公办幼儿园教师紧缺的问题,定期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系统编制、在园幼儿数、教师在岗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严格按照《湖北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及相关文件精神,精准核定编制,确保教育系统“有编即补”“空编即补”,保障教学需求。近十年来,每年面向社会招录幼儿教师20名,新增在编幼儿教师139名,均按照公益一类人员的标准保障幼儿在编教师待遇,全区幼教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对新进编教师,根据《学前教育新教师培养实施方案》,由幼教教研员牵头,追踪指导两年,每月集中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帮助教师走好岗前第一步,助力“后浪”乘风破浪。同时,区教育局全方位搭建平台,建立了“人才数据库”,依托市教科院创新实施“英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宜昌名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军作用,着力打造一流教研基地群,分领域分层次蓄智助力幼教团队素质提升。

  2.探索结对帮扶,构建“局域网”。我区利用省、市级示范园较多的优势,将19所省、市级示范园分别与2—3所民办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每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示范园根据结对园的需要,派出本园骨干教师参加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对结对园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同时结对园也相应分批派出一线教师深入到示范园实地跟岗学习。通过“名园带民园”、“名师带民师”活动,形成了“传帮带”的良性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民办园的办园水平。此外,借助区级研修联盟,实行抱团发展,每年度开展四期“手拉手”专题教研活动,由一所或几所园合作承办一次活动,由研修联盟成员选择研修的主题,指导承办园组织此次活动,邀请全区各园骨干教师参加观摩与研讨,每期培训人数达200余人。

  3.加大培养力度,打通“互联网”。搭建各类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落实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保障,每年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先后组织了多批次的园长、骨干教师团队到杭州、上海、南京等地跟岗培训。通过订单式培养、精细化培训、导师制帮带等举措聚合多方资源,帮助骨干教师提升专业水平。通过教学技能大比武、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等以赛促研的方式,促进每一名教师专业成长。同时鼓励幼儿教师学历提升,与三峡大学、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对全区幼儿教师实施分类精准研训。按精英型、成熟型、成长型三种类型,分期分批分层开展线上和线下培训。

  三、创新载体,营造生态管理服务氛围

  1.完善机制,突出管理实效。建成了行政管理人员、专职教研员、专职学前教育督学三级管理网络,明确了区教育局幼教科、区教科院、督导等部门的管理责任和分工。幼教科负责监管幼儿园的常规、保育教育、教师培养、家园共建、安全等;教科院负责指导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政府督导办负责督导幼儿园的办学行为,模块化管理机制使我区学前教育从最初的无序和零散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典型带动、上下沟通、协调联动、交流辐射等多种方式,真正实现了“管理、指导、监督、评价”为一体的学前教育管理服务模式。

  2.常态惠民,优化招生政策。2017年,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西陵区公办幼儿园网上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创建了“西陵区幼儿园入学招生”app,每年6月向社会公开发布招生信息。公办幼儿园入学不以报名先后顺序作为录取依据,对符合入园条件的幼儿,只要提供相关证件(房产、户口、出生证明),均可自愿选择相对就近的公办幼儿园就读。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招生”方式,有效解决了“入园难”的压力。

  3.成立组织,增进行业自制。2019年6月,宜昌市西陵区民办教育协会正式成立,29家民办幼儿园自愿加入协会组织,成立了民协幼儿园分会。协会成立后,迅速成为起政府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为民办园团队发展出谋划策,并为政府多部门政策的推广和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学期,协会开展一次交叉学习研讨活动,通过专题培训、交叉检查、研讨交流等方式,在竞争 合作中营造出了团结、奋进、抱团发展的良好氛围。协会通过行业自制,有效推动了我区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健康发展。

  看西陵学前教育十年蜕变,公益普惠学位更多了,教师队伍更强了,管理服务更暖了,家长观念更新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孩子在享受公平高质量的起点教育中,茁壮成长了!相信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西陵学前教育的稚嫩小花将更加绽放。

来源:基础教育科
网站地图